大黄:中药里的“将军”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火麻图片 植物图片 大黄:中药里的“将军”

大黄:中药里的“将军”

2023-07-14 00:02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  大黄为历代医家本草和历版《中国药典》收载的常用中药,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,具有泻下攻积、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、逐瘀通经、利湿退黄的功效。

  早在一千多年前,张仲景就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广泛应用大黄,最著名的如大黄牡丹汤、大承气汤等,主要用于热结便秘。因其药性猛烈,大黄被不少人所忌惮;但也有人说,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。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有“将军”之称的中药大黄。

  大黄

  功效介绍

  【来源】

  大黄首载于东汉时期的《神农本草经》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,大黄的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、 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。

  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,主产于青海、甘肃。

  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,主产于四川。

  图片

  ▲掌叶大黄原植物,图片来源:中国植物图像库,拍摄:刘军 (西藏自治区 昌都地区 左贡县 如美-(东达山口)-左贡-邦达-(业拉山口)-八宿)

  图片

  ▲唐古特大黄原植物

  图片

  ▲药用大黄原植物,图片来源:中国植物图像库,拍摄:周欣欣(四川省 广元市 青川县 四川广元米仓山狮子沟至鼓楼乡)

 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,除去细根,刮去外皮,切瓣或段,绳穿成串,干燥,或直接干燥。

  生用,或酒炙(饮片称酒大黄),酒炖或蒸(饮片称熟大黄),炒炭(饮片称大黄炭)用。

  【异名】

  将军、黄良、火参、肤如、蜀大黄、牛舌大黄、锦纹、生军、川军。

  【性味】

  味苦,性寒。

  【归经】

  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

  【功能与主治】

  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
  用于实热积滞便秘、血热吐衄、目赤咽肿、痈肿疔疮、肠痈腹痛、瘀血经闭、产后瘀阻、跌打损伤、湿热痢疾、黄疸尿赤、淋证、水肿;外治烧烫伤。

 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,用于目赤咽肿、齿龈肿痛。熟大黄泻下力缓、泻火解毒,用于火毒疮疡。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,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。

  【注意事项】

  大黄用于泻下不宜久煎。外用适量,研末敷于患处。

  【用法用量】

  煎汤,3~9g;或入丸、散。

  图片

  ▲掌叶大黄药材,图片来源:中国植物图像库,拍摄:李光敏(安徽省 亳州市 亳州市 同仁堂中药材)

  大黄的临床应用

  1、实热积滞便秘

  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,能荡涤肠胃,推陈致新,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,《药品化义》谓:“大黄气味重浊,直降下行,走而不守,有斩关夺门之力,故号将军。”

  又因其苦寒沉降,善能泄热,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。常与芒硝、厚朴、积实配伍,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,用治阳明腑实证,如大承气汤(《伤寒论》)。若大黄用量较轻,则泻下力缓和,与麻仁、 杏仁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,方如麻子仁丸(《伤寒论》)。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,当与补虚药配伍,以攻补兼施,标本并顾。如配人参、当归等药,可治里实热结而气血不足者,方如黄龙汤(《伤寒六书》);如配麦冬、生地、玄参等,可治热结津伤者,方如增液承气汤(《温病条辨》);若与附子、干姜等配伍,可治脾阳不足,冷积便秘,如温脾汤(《千金要方》)。

  2、血热吐衄,目赤咽痛

  本品苦降,能使上炎之火下泄,具有清热泻火、凉血止血之功。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、 衄血、咯血,常与黄连、黄芩同用,如泻心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,有较好疗效。若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、咽喉肿痛、牙龈肿痛等证,还可与黄芩、栀子等药同用,如凉膈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
  3、痈肿疔疮,肠痈腹痛

  本品内服能清热解毒,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,使热毒下泄。治热毒痈肿疔疮,常与金银花、蒲公英、连翘等同用,治疗肠痈腹痛,可与牡丹皮、桃仁、芒硝等同用,如大黄牡丹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本品外用也能泻火解毒,凉血消肿,治热毒痈肿疔疖,可与生甘草共研末,酒熬成膏外敷,如金黄散(《妇人良方》);用治口疮糜烂,可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(《圣惠方》)。

  4、瘀血经闭,产后瘀阻,跌打损伤

  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,既可下瘀血,又能清瘀热,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。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、恶露不尽者,常与桃仁、 土鳖虫等同用, 如下瘀血汤(《金医要略)》);治妇女瘀血经闭,可与桃仁、桂枝等配伍、如桃核承气汤(《伤寒论》);治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,常与当归、红花等同用,如复元活血汤(《医学发明》)。

  5、湿热痢疾,黄疸尿赤,淋证,水肿

  本品泻下通便,能导湿热外出。治肠道湿热积滞之痢疾,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(《保命集》),或与黄连、黄芩、白芍等同用;用治肝胆湿热蕴结之黄疸、尿赤者, 常配茵陈、栀子,如茵陈蒿汤(《伤寒论》);若治湿热淋证,水肿,小便不利,常配伍木通、车前子、栀子等,如八正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
  6、烧烫伤

  本品苦寒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外用治烧烫伤,可单用粉,或配地榆粉,麻油调敷患处。

  此外,大黄可“破痰实”,通脏腑,降湿浊,用于老痰壅塞,喘逆不得平卧,大便秘结者,如礞石滚痰丸(《泰定养生主论》录自《玉机微义》)。

 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大黄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、抗炎和抗病原微生物、保护心脑血管、抗肿瘤、保肝利胆及抗衰老等药理作用。

  使用注意

  ● 孕妇及月经期、哺乳期慎用。

  ● 本品苦寒,易伤胃气,脾胃虚弱者亦应慎用。

  大黄是有名的泻下药,民间许多人自用大黄通便。须知,大黄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蒽醌苷,其中主要是番泻苷,但大黄又含鞣质与没食子酸等,同时具有收敛作用。也就是说,在用大黄泻下通便时,用药后先腹泻,泻后会出现便秘不解的副反应,尤其是属脾虚不运的大便不畅者,切忌服用大黄或含大黄的中成药。大黄性沉降,攻下活血祛瘀,故妇人妊娠、月经期、哺乳期均当慎用或忌用。

  图片

  ▲药用大黄药材,图片来源:中国植物图像库,拍摄:苏丽飞(广东省 深圳市 宝安区 拍摄于深圳市宝安区)

  大黄功效的各家之言

  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大黄:主下瘀血,血闭,寒热,破癥瘕积聚,留饮宿食,荡涤肠胃,推陈致新,通利水谷,调中化食,安和五脏。

  《名医别录》谓大黄:大寒,无毒。平胃下气,除痰实,肠间结热,心腹胀满,女子寒血闭胀,小腹痛,诸老血留结。

  《药性论》说大黄:使,去寒热,忌冷水,味苦,甘。消食,涤五藏,通女子经候,利水肿,能破痰实,冷热结聚宿食,利大小肠贴热毒肿。主小儿寒热,时疾烦热,饮脓,破留血。

  《日华子本草》记载大黄:通宣一切气,调血脉,利关节,泄壅带水气,四肢冷热不调,温瘴热候,利大小便。

  《本草纲目》谓大黄:“主治下痢赤白,里急腹痛,小便淋沥,实热燥结,潮热谵语,黄疸,诸火疮。”

  日常运用

  大黄蜂蜜饮

  原料:大黄9克,蜂蜜适量。

  做法:将大黄切成薄片,洗净,放入杯内,加入沸水200毫升,泡15分钟,加入蜂蜜即成。

  用法:每日饮用1次。

  功效:清热通腑,润肠。适用于热结便秘较甚者。

  禁忌:不宜长期服用。

  大黄茶调散(带状疱疹外敷方)

  方法:用100g大黄研成细末,用浓茶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。

  解析:大黄具有清湿热、泻火凉血、祛瘀解毒的功效,这与带状疱疹本质上湿热内蕴、肝胆有热集合在一起的发病机理非常吻合。浓茶味道比较苦,在中医学看来也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,所以说可以用浓茶调。

  这个方法非常简洁明快,如果时间方便,可以一天多次外敷。也就是说外敷涂好的药物在一两个小时干燥后,可以把药物轻轻刮掉,重新再涂第二次、第三次。■

  【来源: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北京中医药大学、养生正道、《中药学》教材等,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、原始药终微信公众号】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